受政策驱动,高能量密度的三元材料需求近年来迅速增大。钴是三元材料中的重要原材料,但其资源稀缺,2017年以来价格不断上行。
从2017年开始,国内主要三元材料厂商纷纷开始加大对高镍811产品的技术储备及开发力度,并于下半年陆续进行中试或量产,产能逐步释放。
降钴增镍成新趋势
受政策驱动,高能量密度的三元材料需求近年来迅速增大。钴是三元材料中的重要原材料,但其资源稀缺,2017年以来价格不断上行。在成本压力和补贴倒逼的情况下,三元材料“降钴增镍”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硫酸镍正在成为产业链上新的焦点。太平洋证券预计,随着高镍三元电池渗透率的逐步提升,2018-2020年国内动力领域对硫酸镍的需求将分别达到6.43万吨、13.13万吨、29.9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0%、104%、128%。从全球需求看,预计2018-2020年对硫酸镍需求在31万吨、48万吨、78万吨,同比增长37%、54%、61%,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也在研究电池去钴化。特斯拉CEO马斯克近日称,特斯拉可以在增加电池镍成分的同时,大幅降低钴的用量,在做出这一改变的同时仍然保持电池优异的热稳定性。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达到200万辆,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以上,力争实现350Wh/kg,系统能量密度力争达到260Wh/kg、成本降至1元/Wh以下。
上市公司扩大布局
今年以来,卓能、比克、横店东磁、德朗能、天津力神、亿纬锂能等锂电厂纷纷加大高镍电池的产量,未来对镍钴锰811型的需求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宁波金和、当升科技等正极厂商已率先实现镍钴锰811量产与销售。
据太平洋证券分析,相对于523型,811型毛利率可从18.5%提升到28.4%,提高近10个百分点。
多家上市公司已纷纷加大布局。当升科技拥有正极材料产能约1.6万吨,其中钴酸锂约3000吨、镍钴锰523约5000吨、镍钴锰622约4000吨、镍钴锰811约4000吨。杉杉股份表示,2018年一季度公司7200吨高镍三元产线已经投产。
格林美称,目前正极材料全线打通,同时通过与ECOPRO合作建设1万吨镍钴铝前驱体产能。天赐材料称,建设年产15万吨三元锂电基础材料项目,其中项目一期计划建设年产5万吨的电池级硫酸镍产线,总投资预计1.89亿元。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高镍三元材料技术难度较大,需要企业科研的不断投入。随着镍含量的提高,整体能量密度虽然得到提高,但钴、锰、铝等含量降低,导致稳定性下降。
同时,高镍的三元材料制备工艺、设备以及生产环境等方面的要求都远远高于普通三元材料,也是企业在产线建设中需要突破的难点。
锂是一种轻金属,有着燃点低、污染小、可控制、可循环利用等特征,曾用于航天工业和手机锂电池的制造,但我国锂矿资源现阶段大量靠进口。其实,中国地大物博,特别是四川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原料方面,目前过剩的原料主要为锂原矿,而由原矿制成的碳酸锂能否大规模应用在动力正极材料领域,仍值得追踪。笔者预测2018年新增碳酸锂供应不超过6万吨
内部人士表示,苹果期望确保其iPhone和iPad等产品的电池将有充足的钴供应。目前全世界钴的产量约有一半以上用于制造锂钴电池,而这类电池是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最主要电源。
钴价持续上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向上游矿山挺进。2018年1月4日,银禧科技公告,子公司近日斥资100万美元在刚果(金)设立子公司,以拓展钴资源业务。
大幅降低电池成本是储能领域大规模扩容的前提条件之一,由于储能领域对电池需求量大,碳酸锂等关键原料成本能否下降将十分关键。
盐湖提锂逐步放量将对锂价构成一定压力,但价格中枢仍将维持相对高位。目前,盐湖提锂成本大约在3万元/吨,考虑到新能源车补贴政策调整有望落地,盐湖提锂板块将迎来价值重估。
今年3月,比亚迪与盐湖股份同日发布公告称,青海盐湖比亚迪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人民币5亿元由各股东以现金方式出资到位
在新能源汽车需求推动下,传统锂电池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极大带动了对上游锂电关键材料及锂资源的需求,公司根据当前形势,拟筹划启动5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项目。
钴价一路走高,除了与电动汽车电池需求不断增长有关,也与钴金属材料开采环境恶劣不无关系。目前,钴原料主要产地刚果(金)的政治局势并不稳定,在钴矿开采过程中还存在忽视矿工身体健康以及非法使用童工的问题。
锡业股份表示,本次交易将进一步夯实公司的矿产资源勘探水平,提升公司地质找矿能力和资源保障能力,满足公司后续矿山资源整合的实际需求。本次交易后,公司在个旧市南部区域的矿山资源整体性将进一步提高